400-870-0986

城市精神的自然回归

:2016/09/28:尚层装饰3919 字号:

今年是马岩松带领MAD 回到中国发展的第11 年,在此期间,马岩松围绕“山水城市”这一人居理想向我们呈现出的并非只是个人化的建筑作品。他所致力于实现的是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座座独具精神气质的现代城市。


尚层装饰高端访谈人物马岩松


“大城市决定着一切,和平、战争、工作。大城市是创造世界作品的精神工厂。”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明日之城市》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关于未来精神家园的令人期盼的蓝图,但同时亦表达了因城市发展过快而产生的担忧,柯布西耶用“淹没”、“泛滥”、“入侵”三个词语来形容在机器时代影响下城市精神的升华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的现实,同时这种担忧也预言了大城市在开疆破土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矛盾:城市充当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屏障,不同城市的独特气质越发模糊和趋同。


尚层装饰别墅生活北部湾一号

北部湾1号“假山”与’桂林山水”、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形在地域文脉上形成了呼应。与海面连城一体使建筑本身成为一处自然景观。


距伦敦世博会水晶宫的建造已过去160 多年,然而现代城市的规划者们似乎仍旧沉浸在工业革命带来的躁动之中积极地开辟新兴城区和地块以应对蜂拥而至的大规模人口。与此同时,现代主义建筑端坐在由精确参数勾画出的城市网格上挑战着城市天际线,而建筑所在场地的自然属性则往往被忽略不计。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正值中国城市化的初级阶段,钱学森先生在1984 年致《新建筑》编辑部的书信中提出了“构| VoGlASS建园林城市”的设想,又在1990年呼吁把微观传统的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时隔20 年,马岩松《山水城市》一书出版问世,这是马岩松多年来对人、自然、建筑、城市之间关系的思考总结,亦是对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的梳理和重新阐述,它的普世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现代城市在精神与灵魂层面的日益匮乏、人在城市中的缺位,以及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修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马岩松坦言,从学生时代的作品到如今实施的具体项目,自己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情结一直贯穿其中,学生时期的作品甚至更加大胆跳跃。


尚层装饰别墅生活北部湾1号

北部湾1号“假山”与’桂林山水”、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形在地域文脉上形成了呼应。与海面连城一体使建筑本身成为一处自然景观。


“在高密度城市中创造山水意境,使自然回归建筑,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同时也是环境本身”,这是马岩松“山水城市”观念的立意所在。在书中,马岩松总结出了山水城市的六大原则:山非山水非水、留白和空儿、借景、空间绿化率、人体尺度的城市空间、隐形交通。“城市应该依据人的情感去建造,而不是为了容积率、商业数字、建造技术而服务。”马岩松认为,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问题之一在于相似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如今的千城一面,同时在城市发展中对人的不关注、对人的情感的忽视致使人无法与城市沟通,城市不是为了人而设计,因此没有灵魂,致使人难以从城市中获得归属感。“中国从农耕文明一下子进入到西化的现代文明,人们觉得建立高楼林立的城市是了不起的。当我们处在这个时代末期的时候,人们开始谈论人的野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谈论节能、环保这些问题。‘山水城市’正是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用一种新的角度谈人和自然的本质关系。如果人们不仅认为应该保护自然,而是应该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就成为了城市最重要的部分,是城市的灵魂而不是点缀”。


尚层装饰别墅生活北部湾1号局部图


问及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落成的“大师建筑”,马岩松说:“由于体制问题,中国的城市规划由国家规划部门负责,独立建筑师只是做几个建筑,很难对城市有发言权。标志性建筑建立在城市大格局上,建筑大师也无法通过标志性建筑改变一个城市的样子,人们如何生活也并不因为这些建筑而有所改变,影响人们生活的仍然是城市的环境、交通,以及住宅区。一个体育场、一个办公楼、

一个剧院,这些东西并不是我们每天的生活,也不能定义一个城市”。2004 年马岩松将两年前在美国成立的MAD 搬到北京,2005 年凭借加拿大密西沙加市“ 梦露大厦”(AbsoluteTowers)的设计方案荣获国际奖项,马岩松成为“中国设计师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同时这为他赢得了站在世界舞台发声的机会。无论是通过作品还是媒体,马岩松对中国建筑和城市化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批判态度为人所熟知,他的建筑理想常被认为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但他认为批判和空想是建筑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在此次采访中马岩松表示,在现今中国以权力崇拜和资本聚集为主导的建筑语境中,自己其实很难掌握真正的话语权,也并不存在什么话语权,他解释说,“建筑师唯一的权力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些作品正是建筑师对所处时代认知的产物。不同于建筑师服务于集体意识的时期,同一个人可以创造出截然不同风格的建筑,今天的青年建筑师们获得了与艺术家一样的自由,他们对于城市规划与建筑的思考和表达完全根植于个人的价值体系,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使这些个人化的独立观念得到认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尚层装饰别墅生活大剧院入口

数座流态式的建筑向周围延伸,利用地形起伏将人流从不同方向引入大剧院和文化艺术宫的入口。大剧院的外部坡道像是风划过雪山所留下的痕迹。


1999 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后马岩松前往美国留学,期间从亚利桑那大学跳到耶鲁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进入扎哈·哈迪德(ZahaHadid)事务所工作时正是扎哈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那一年,在此之前扎哈已经以独立建筑师的身份工作了20 多年,因为作品过于先锋而不被主流接受,也没有标志性的建筑落成。扎哈对自己建筑理想的长期坚持深深影响了马岩松。同样,他的另一位老师彼得·埃森曼(PeterEisenman)也让马岩松意识到,相较于被主流文化接受来说,成为一位坚持自己观念的独立建筑师更为重要。早年参加设计竞赛的经历让马岩松深刻认识到谁也“无法说服一个观点不一样的人”,对于前来寻求合作的甲方,无论是商业业主还是政府机构,在清楚了建筑师诉求后仍持认可态度的人一定是与马岩松达成了某种思想共识,这种共鸣也许是基于建筑观念的,也许是基于对某种文化的解读,这对马岩松来说是良好的合作基础。


尚层装饰别墅生活大剧院内部空间

大剧院内部空间运用了大量实木,一方面为大剧院观演厅提供最好的声学效果;另一方面,这些实木形体与白色墙面形成冷暖色调对比,透出雪山木屋特有的温暖氛围。


从2002 年重建纽约世贸中心的方案“浮游之岛”,到鄂尔多斯博物馆、重庆森林、北京朝阳公园广场项目,以及颇具争议性的芝加哥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马岩松通过自己的建筑作品不断实践着“山水城市”的宏伟构想,同时基于对场地自然文脉的精准把握,成功地让建筑与自然产生了和谐对话。刚刚落成的哈尔滨文化中心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河滨湿地之中,四面环水,以开阔的江岸为背景,在合理保护与利用生态湿地的基础上,哈尔滨大剧院、职工文化艺术宫、万人广场和原生态湿地景观公园构成了一个“文化岛”。以北方雪国的特有风貌为灵感,整个文化岛建筑群犹如流动的、时而汇聚的冰川彼此相连,数座流态式的建筑向周围延伸,利用地形起伏将人流从不同方向引入作为中心建筑的大剧院和文化艺术宫的入口,主入口桥则仿佛玉带般横跨湿地,将城市和文化中心连接起来。文化艺术宫与大剧院之间巨大的人造湖面与建筑所形成虚实对比,并借由一条横跨其间的景观长桥营造出空寂的禅意。大剧院的外部坡道,则犹如风划过雪山所留下的痕迹。可以想象的是在冰雪季节,人们顺着大剧院的景观环廊攀沿而上,在建筑群的最高点将山舞银蛇的苍茫大地尽收眼底,犹如雪山般延绵起伏的建筑成为大地景观的一部分,江岸、湿地绿原的缠绕交错则模糊了自然与人工的边界,人与自然互为景观。通过这幅由马岩松所勾勒的北国冰封图,我们看到,大体量建筑的体积感被自然韵律消解,在人文、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中北国之都所独有的性格魅力凸显而出。


尚层装饰别墅生活太平湖公寓

太平湖公寓设置户外花园平台,宽敞的平台将公寓内部空间最大限度的延伸,与室外的自然景观连接起来。


既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又要求实现城市住宅的社区感和人在城市中的归属感,马岩松“山水城市”的人居理想在北京朝阳公园广场项目和广西北海北部湾1 号的“假山”项目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前者借景公园景观,后者则取意“桂林山水”、借景海天色。“假山”以跳动的流畅曲线勾勒出山形轮廓,是采用常规板塔结构的巨型板式住宅,它起伏的轮廓与海岸线以及水面交相呼应,并在建筑顶层形成连续的屋顶平台,成为居民们的公共活动空间,利用山顶空间开辟出一片自由社区。除此之外,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石芽、石林、峰林等独特的地表景观,并且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为了与此形成呼应,在这个人造的山体建筑上还有一些开洞,海景和海风可以由此渗透到城市的景观中,建筑本身成为一座人造的自然景观,既保证了建筑的密度,又形成了城市的新地标。

与“假山”项目不同,位于黄山的太平湖公寓则被有意隐没在烟雨蒙蒙的层峦叠嶂之中。由于黄山变幻莫测的山地气候,马岩松对于太平湖的印象一直都是模糊的,也因此感受到了它的神秘气质:“像极了古代的山水画,从来不写实和临摹,一切都是随心和想象。模糊的感觉是充满诗意的,看不清,看不懂,所以经常会有人对着层层叠叠的山和水发呆。”这组酷似梯田又似塔状的度假公寓散落在太平湖边的山脊上,连接每处建筑的是自然景观和连廊,人游走其中,步移景异。每间公寓都设置了户外花园将公寓内部空间延伸到室外的自然景观中,让人最大限度地置身于自然之中,或是饱览湖光美景、绵延群山,或是在云海中闻松涛,而这大概就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在。


尚层装饰别墅生活太平湖公寓

原先的屋顶被拆除, 改为一个木头结构和钢柱支撑的三角形结构, 为工作室一侧增加了一排天窗。改造后的工作室, 在全天的大部分时间内都有充足的日光通过天窗和屋顶的斜坡洒向室内。

提及中国古典城市因山水位置而设置,人们寄情于景,也因此滋养出城市精神和美学意境,马岩松表示:“中国当前城市的发展思路仍然停留在现代主义时期,仍在考虑建筑的技术和功能,考虑如何使城市更有秩序以及如何管理人,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接下来往哪儿走。”今年是MAD 回到中国发展的第11 年,以10 年为一个时代的计量单位,马岩松和MAD 度过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问及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计划时,马岩松说道,尽管如今“山水城市”成为他的建筑宣言,但这10 年只是在逐步实现一些从学生时代就有的想法。在未来,他希望在继续坚持个人理念的同时能够用朴素的建筑手法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尊严,使城市因为自然的回归还原本真气质,人也能够在精神上获得自由。
分享 :
x

微信公众号

  • 在线咨询
  • 预约设计师

    免费预约设计师

    已有1669位别墅大宅业主获取报价

    *
    *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

    免费咨询热线

    400-870-0986

  • 预约看工地

    免费预约看工地

    已有1669位别墅大宅业主获取报价

    *
    *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

    免费咨询热线

    400-870-0986

  • 获取报价

    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已有1669位别墅大宅业主获取报价

    *
    *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

    免费咨询热线

    400-870-0986

  • 咨询热线
    400-870-0986
    400-870-0986